第四百二十一章 这就是克格勃-《娱乐之超级大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在抵达马来西亚的当天晚上,一番长谈后,汤姆?汉克斯拿到了《生化危机》的剧本。

      他并没有马上答应,

      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员,他虽然非常希望能有机会与卫雄合作,但前提条件是剧本要适合他。

     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投资方负责。

      卫雄也没有催促,现在《生化危机》还处在前期筹备阶段,演员问题还有足够的时间甄选。

      当然,他相信汤姆?汉克斯会答应的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第六局的总部位于莫斯科大学附近,是一栋看起来很普通的五层楼房,门口既没有警卫站岗,

      也没有挂任何标识。

      普通人哪怕是从大楼外经过,也不可能知道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第六局的总部所在地。

      在大楼的地下还有三层。

      第一层和第二层用于存放各种保密级别的稳健、资料和武器。第三层则是关押各种犯人的地方。

      这里既有各国间谍特工,也有叛国者,还有科学家。

      巴尔斯多科夫就是其中一员。

      自从几天前被克格勃的人逮捕后,他就一直被关在这里,不过他预想中虐待和拷问并没有出现。

      除了被关进来的第二天有人来审问外,再没有人来过。

      这让他有些不明所以。

      要知道他犯的可是叛国罪,而且由于出卖的都是国家最先进的技术,罪行可以用极其严重来形容。

      按例说上面肯定是非常重视才对,如今怎么好像把他忘记了似的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“局长,军工委员会来电询问巴尔斯多科夫的情况。”秘书把一份传真放在了奥西波夫面前。

      “哼,连自己的人都管不好,还有脸问。”

      奥西波夫只是随便看了几眼,就把传真扔到了一旁,他的表情相当不爽,甚至带着淡淡的怒气。

      在巴尔斯多科夫把逮捕的第二天,1处处长车里佐夫亲自对其进行了审问。

      巴尔斯多科夫没有做无谓的抵抗。

      把自己为什么背叛国家和与英国特工交易的经过,全都一五一十,没有半点隐瞒的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  吃不饱饭!!!

      这就是巴尔斯多科夫叛国的唯一原因。

      堂堂世界两极之一的超级大国苏联,居然连国宝级科学家都不能保证温饱,实在是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  而他之所以迁怒军工委员会,

      因为军工委员会是全**工科研部门和生产工厂的最高领导机构,对巴尔斯多科夫一事自然难辞其咎。

      “那我该怎么回复?”

      “就说巴尔斯多科夫涉及到的问题很复杂,暂时无法移交,查获的资料也暂时扣押在我们这里。”

      “是,我这就去回复。”

      待秘书出去后,奥西波夫身下的大班椅一转,看向窗外,今天莫斯科阴云密布,大雨仿佛随时都会倾盆而下。

      而事实上,很多人的眼泪已经先下来了。

      就在今天早上戈尔巴乔夫正式宣布实行军队非政治化和非党化,这让很多老共-产党人都哭了。

      从十月革命开始,军队就是共-产党统治苏联的基础。

      现在戈尔巴乔夫实行这样的政策,无疑是自毁长城,也让那些潜伏的野心家闻到了血腥的味道。

      眼看着苏联已经处在了风雨飘渺之中,奥西波夫难免有点心灰意懒。

      也更坚定了他准备退路的打算。

      原本按照程序,在审讯完成之后巴尔斯多科夫将被移交给警方,但现在他并不打算这样做。

      巴尔斯多科夫将被继续关押在第六局的地牢里。

      同时,查获的资料他也并不打算上交。至于理由,作为第六局的局长,他的话就是最好的理由。

      这就是克格勃,苏联最强大的暴力机关。

      不过他觉得自己是该再联系卫雄了,他需要知道卫雄想要的到底是什么,他才能针对性的部署。

      “把车里佐夫叫来。”

      他按下了座机上的内部通话键。

      半个多小时后,风尘仆仆的1处处长车里佐夫走进了奥西波夫的办公室:“局长,您找我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  “坐下再说。”

      车里佐夫依言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  “你对现在国内的局势有什么想法?不用顾忌什么,你说的所有话都只有我们两人知道。”

      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  车里左夫一时没有反应过来,不知道奥西波夫为什么突然这样问,在略微迟疑后,他才说道:

      “应该说很糟糕吧。”

      “我觉得戈尔巴乔夫总-书记这段时间对政-治制度的改革都是错的,不仅不能让国家摆脱困境。”

      “反而会让国家陷入动荡中。”

      “但是现在国家政权都掌握在戈尔巴乔夫一党手中,即使有元老站出来反对,也不可能改变什么。”

      “照这样下去,国家的前途恐怕堪忧。”

      作为克格勃高层,车里佐夫对国家情况的了解当然要远比普通人来得清楚,心中也更加担忧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